元宵彩灯谁来做?招投标

2011年12月25日00:14:194,196 1595字阅读5分19秒
智游彩灯工作室 灯会人才

    时光匆匆,离开龙年春节忽然就剩一个月了。徐汇区2012年龙华元宵灯会的筹办打足了提前量,早已开始。9月起,4个商家接受区有关部门邀请,参与灯会彩灯制作的竞标,经过一番比拼,来自四川的一个机构接到了这笔生意。
    
    办灯会搞招投标,徐汇区这是第一次尝试。据介绍,今后凡达到一定规模的政府公共文化服务项目,都将以公开招标方式寻找服务和管理的提供者。
    
    招投标体系建设,是徐汇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改革的既定议程。2006年,徐汇区启动本轮改革,探索公共文化服务“民间化、项目化、专业化、市场化”运作机制,相应地,政府从“办文化”转型为“管文化”。
    
找合适的文化服务提供者
    
    徐汇区目前共有28家注册的民间文化组织和近2000支群众文艺团队。民间文化组织里聚集了京剧、沪剧、交响乐、音乐剧、美术、书法等一大批行家;群众文艺团队则涵盖了锣鼓、舞狮、舞龙、江南丝竹、插花、剪纸等多个门类。
    
    “这几年,民间团体数量的增长速度快得惊人,种类也越来越多,真可谓花样百出。”徐汇区文化局副局长袁圣华说,从这样的“爆发式增长”中他们看到,“百姓的文化需求正越来越细分,而我们很难再以有限的资源大包大揽各种文化服务;相比政府部门,不少社会组织对民间的文化需求更敏感,能提供的服务也更专业。为居民的文化需求找到合适的服务提供者,成效将远远大于政府直接提供。”
    
    为此,徐汇区文化局成立了文化社团管理办公室,探索相应的制度设计,针对资金投入、场地供应等制定了相应措施;除了在本区优选,还从外区引进了一些社会组织。2009年,由文化部艺术服务中心管理、运行的中国美术创作研究基地总部落户徐汇,区政府相关部门无偿为基地提供展厅和200平方米的办公用房。两年来,研究基地举办的展览在爱好者中颇得口碑。
    
有了一套成熟的购买程序
    
    经费难得,始终是民间文艺团体最大的发展障碍。徐汇区政府对民营团体的资金投入,不是给团体拨款,而根据需求确定项目,购买能够胜任者的服务。一些有实力的社会组织,每年都能通过竞争从政府手中拿到公共文化服务订单,如孙徐春沪剧团,2009年获得资金支持,下社区演出107场,2010年继续获得资金支持,演出超过120场。
    
    徐汇区有两位历史文化名人:黄道婆和徐光启。区里一直希望能以他们的故事创作两个戏。市级专业剧团开出的价码超出了承受能力,区政府于是把项目委托给了民办非企业徐汇燕萍京剧团和徐汇大众乐团。仅凭政府10多万元的政策补贴,大众乐团创作了大型清唱剧《徐光启》,今年5月还带着它赴美国演出。双方在这场合作中取得了“双赢”。
    
    徐汇区现已制定了一套比较成熟的政府购买程序,由政府管理人员、文化领域专家、文艺创作人员组成的专家评估委员对文化服务产品作价格评估,并跟踪监管项目质量。
    
百姓欢迎的政府就支持
    
    政府支持什么项目,标准是百姓欢迎不欢迎。分管群文工作的龙华街道办事处副主任周晨蔚告诉记者:“在龙华社区,街道层面有57支群众文体团队,居民区层面有428支,哪个团队在社区有观众、有人气,那就说明值得支持,如果老百姓看不上它,政府就没必要给它输血。”周晨蔚表示:“政府支持民间文艺团队,最终目的是为了满足市民需求。”
    
    以往由政府提供的一些公共文化服务项目,市民并不喜欢。文化局局长陈澄泉坦言,“信息不对称”一直存在:政府往往不知道市民想要什么服务,市民则不了解政府提供了什么服务。他说,徐汇区将在“十二五”期间开展文化信息化建设,以此消除信息不对称。据介绍,目前徐汇区所有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和社区学校都安装了公共服务一卡通终端,居民可以免费办卡,然后刷卡预订公共文化产品;同时政府部门会在终端发布需求调查,收集居民需求信息,更有效地定制公共文化服务项目。

继续阅读
  • 中国彩灯公众号
  • 微信扫一扫
  • weinxin
  • 中国彩灯公众号
  • 微信扫一扫
  • weinxin
王洪斌美术工作室
  • 本文由 发表于 2011年12月25日00:14:19
王鲁彩灯设计工作室 灯会视频制作